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希望洒在田野上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广大科技特派员要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田间地头广阔天地,“农”字大有可为。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发端于福建省、发源于南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切近关心指导、总结提升的创新工作机制,迄今推行已有20个年头。广大科技特派员以服务“三农”为落脚点,让技术在泥土里生根,把论文写在广阔田地上,人人争做党的“三农”政策宣传队、农业科技示范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路人、乡村脱贫攻坚的“领头羊”。20年来,广大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让农民用知识“武装头脑”,彻底断掉“穷根”,使乡村振兴注动力添活力,让“创新之花”开遍神州大地。
科技特派员制度让科技“携手”农业,创新释放了中国农民的生产力。科技特派员制度针对广大农民反映突出的问题即基层科技力量不足、科技服务缺位,2002年起,科技部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2009年,科技部等八部门在全国启动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对科技特派员工作作出制度安排,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进入新阶段……从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层面制度性安排,从福建南平的“点点星火”到全国推广的“创新先锋”,科技特派员制度成果丰硕,如今已领办创办了1.15万家企业或合作社、平均每年转化示范2.62万项先进适用技术,让广大农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喜上眉梢,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累累硕果少不了广大科技特派员的舍己为公。时代楷模李保国,在太行山区以“科技之手”点石成金,把穷山沟变成了花果山;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赵亚夫扎根老区,带领群众在草莓和无花果产业发展中走出脱贫致富的小康路;从生姜栽培到农机技术、从现代化栽培到水产养殖,身经百战的赵剑波哪里需要去哪里,被群众称为“授之以渔的专家和杂家”……以他们为代表的数十万科技特派员,春华秋实二十载,美丽田野绽芳华,秉着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撑,变“输血”为“造血”,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想让农民赚,不辞劳苦、心甘情愿、矢志不移地履行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诺言,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让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如今,农村依旧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广大科技特派员应以农民期盼的技术作为科研方向,坚持“高位嫁接、重心下移”,让聱牙诘屈的科技术语变成“听得懂、传得开、立得住”的直白之语帮助群众敲开脱贫致富的大门,播撒更多科技的种子。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中绘就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西藏网 文/周晶)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极速时时彩。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农牧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不断完善
随着西藏农牧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不断完善,本土企业及合作社在市场、服务、技术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对改善西藏农牧业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集体奔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撑。[详细] -
罗布顿珠在西藏自治区牦牛扶贫产业专题会议上强调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水平 助推高原特色牧业发展
23日下午,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罗布顿珠主持召开自治区牦牛扶贫产业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详细] -
科技增效益 产业促发展
近年来,西藏依托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多种举措,大力培育和孵化高科技企业,以科技发展推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努力推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详细]